"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杭州,如铜般厚重 如铜般精致

编者按:每年9月,满城桂花飘香时,杭州这座学习型城市就会迎来特别节日——一年一届的学习节。今年已经是学习节的第五个年头,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浙报集团杭州分社,启动“对话最强学习大脑”系列活动,发现、记录这样一个最强学习群体:他们,是城市领军人物;他们,是行业佼佼者;他们,是业界明星人物……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变城市,为美丽杭州提供着智慧动力。
 


朱军岷
 

最强学习大脑:老字号转型代表——朱军岷,1969年出生,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十大新锐企业青年领军人物。朱军岷传承祖业,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致力于将一家传统手工艺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铜建筑领域最具规模的高科技文化创意企业。

对话精粹:我们不断从另一个人的记忆中汲取精华,努力充实自己缺失的那部分人生。
 


朱军岷
 

 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缪佳敏)“在杭州,我真切体验到了这座城市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人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杭州可以说是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生动案例,经验值得积极推广。”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恩·卡尔森这样形容杭州。

这句话让朱军岷十分认同,“这些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学习氛围。‘终身学习’,可能是我至今最重要的关键词。”他希望,借着第五届学习节的东风,能让杭州人更了解“朱府铜艺”,推动传统手工艺在杭州的发展。

很难想象,这个与铜有着深厚渊源的男人,在他的童年时期,甚至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太多关于铜的记忆。“我小时候,并没有接触过铜,甚至没有怎么看过铜。

“在那个不太安稳的年代,铜,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被回收,家家户户无铜可用”,朱家也不例外,“这种状况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所好转。”

由于铜文化的断层,朱炳仁直到朱军岷上大学后才恢复做铜。当时,他在浙江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对于那时的他而言,铜,除了是父亲口中最钟爱的话题,并无更多含义。

直到有一天,朱军岷决定遵从宿命,继承祖业,成为朱府第五代继承人。“1990年,我放弃大学毕业后的干部身份,决定帮着父亲做铜。这是连父母都反对的事情,但父亲要做铜,而那个年代又找不到愿意做铜匠的工人,我必须帮助他。”

朱炳仁自然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所有的学业都必须从头来过,朱军岷开始了艰苦的基本功学习。朱炳仁给人做铜招牌,朱军岷就帮着打铜字。这一打就是三年。

后来,朱家又开始做浮雕,“这比打铜字可复杂得多,需要你懂绘画、雕塑,还要有品味。我仿佛重新回到校园,当起了一个艺术生,从捏泥巴开始。”

这个过程用了多久?“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学习,你要学习塑造出更多的形象,学习使用更精巧的技法,还要学习如何从传统工艺中创造出新的工艺来,这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大工程。”

对父亲作品的研习,让朱军岷渐渐读懂了杭州。2000年,朱炳仁亲自打造轰动一时的灵隐铜殿,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座铜建筑。正是这座铜建筑让他第一次强烈感受到“杭州文化历史的厚重和生活方式的精致与铜的是气质是如此亲近”。

从灵隐铜殿到雷锋塔铜顶,从杭州香积寺里的铜雕建筑到河坊街的江南铜屋,朱军岷或亲眼见证、或亲自参与了这一件件大师级作品的创作,“这整个过程,也就是铜与杭州相融相生的过程。”

其实,朱军岷早已意识到,铜文化的断层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断层有多么严重,“在过去2000年的时间里,铜一直属于民间,但它突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快50年,像铜盆、铜筷这种在韩国日本仍然常见的物件,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已鲜少能见。生活状态不一样了,我们不再把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铜重新回归生活”,成为朱军岷继承祖业、担任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后的最大心愿。“杭州与铜本来就很有渊源,吴山脚下有个打铜巷,由地名就可知道打铜铺曾经多么兴盛。”

与其父注重铜在艺术创造领域的回归不同,朱军岷更在意铜在生活美学与应用上的回归。“铜是很有亲和力的材料,它不能高高在上,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朱军岷反复倡导这一理念。

他更愿意看到“铜,以生活用品或文创产品的形式出现”,倡导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杭州自古就是个很会生活的城市,无论是明清交替时期的戏剧家李渔,还是清代文人袁枚,都是崇尚精致生活的大美学家。”

为能创作出更能诠释自己理念的作品,制作出更接近大众审美情趣的产品。朱军岷不仅在北京大学完成了宗教学的硕士课程,还寻遍了世界各地的名家、博物馆。

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日本民间不知名的老铜匠和美国华裔雕塑家吴信坤,“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铜的热处理方法。”回国后,朱军岷研发出了铜崭新的“热着色”技法。“现在,我们已经成为能给铜表面着上最多颜色的企业了。”

在朱军岷的培育下,古老而沉重的铜工艺正在变得“时尚而轻灵”。他不仅把公司建设成了铜建筑艺术领域的顶尖企业,还开拓了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当代铜艺。

如今,在杭州的万象城、银泰百货、上海的K11、北京的王府井等商场里都可以看到“朱炳仁·铜”的专柜。朱军岷不但为“朱炳仁·铜”赋予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品位之上的含义,还让铜又有了些生活的气息。

“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杭州不仅是著名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还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互联网企业在杭州蓬勃发展,政府又如此鼓励创业。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抓住时代的浪潮,我们也不例外,要学会与互联网合作,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铜、爱上铜。”

随着第五届学习节的开展,朱军岷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他希望杭州能借着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发展出更多具有匠人精神的手工艺者来,把这个文创之都的基础打得更加扎实,用更具匠人气质的手工艺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就像威尼斯,每个游客到那里以后,都要看一眼当地的手工艺品一样,如果杭州也能成为这样一个城市,那就更加美好了。”

“这就是我所能分享的,与铜与杭州的记忆。也许这正是学习节的意义所在吧——我们不断从另一个人的记忆中汲取精华,努力充实自己缺失的那部分人生。”